笔趣阁 > 七零年代国医之路 > 第2章 发现

第2章 发现


七一公社,第三生产大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。排除万难,争取胜利……”支书在台上充满激情地喊着口号。

        台下的有些村民也积极回应“中!”、“能!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身处这样的氛围,热情高涨,干劲十足,被鼓舞着有自己可以一天犁五亩地的错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现在是种小麦最好的时候,我们要抓紧时间,好好干,明年才能吃饱,才有白面馒头吃,要不然就得饿着肚子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兵家的和你那两儿媳妇、加上陈家闺女去南边那块地开线播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兵,你今天还是带着你家建国、学军,再加上3位知青,去西边近山那头挖沟渠去,先教教知青他们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苏迎,去,你和你大哥换个工,你大哥身体不好,总挖沟渠,吃不消,你正好和你爸去学一下”婆婆赵向红面无表情吩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迎看了看比自己高半个头的大哥段建国,瘦是瘦了点,但真看不出身体不好的样子啊。婆婆话一说完,他转头就往南边那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好想翻个大白眼表示无语啊!

        “行,那今天先这样”苏迎思索后回答,挖沟渠累是累了点,但有现场教学,可能更适合我,播种如果做得不好,会极大的影响明年的收成。也行吧,暂时让一回,也不能一直抗议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向红满意地点头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公公段大兵一向不管这些个事,无可无不可,摆手招呼声,大步走去西边那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迎在后头跟着,旁边听到这个过程的孙大婶走过来拉着她的手小声说“你这闺女咋这么憨咧,甭答应呀,这种要求,理她干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大婶一向是个好心人,但别以为这样是好欺负,她自己骂架杠杠的,还有她四个高高壮壮、孝顺的儿子往旁边一站,同她吵架的人不敢吱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倒是经常提点苏迎,不要叫婆婆、大嫂说啥就干啥,要拒绝不合理的要求。往常苏迎都不做声,点点头,然后闷头干活去了,气得孙大婶直跺脚。后来劝的次数就减少了,但经常看不过眼去,又忍不住提醒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婶子,你之前说得都很有道理,我要向你学习呐”苏迎连续点头满脸认同地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孙大婶惊讶地重新看向苏迎,没想到这次会奏效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仔细一看,真不一样了,走路抬头挺胸,说话时含笑的眼看着你,眉目间也很是舒朗,不像之前阴沉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话也说得漂亮,让人听着舒坦。这才像个读过高中的人嘛。

        孙大婶连连感叹着说“好闺女,好闺女,能醒悟过来就好!”

        可不是嘛,原身还是读过两年高中的人。成绩还是很好的那波人,可惜刚读了两年,就停课,不能考大学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苦读十来年,一直想着考大学,结果临门一脚,给中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原身因为这个大受打击。

        刚那会儿,出门经常有人指指点点,小声嘀咕,不外乎是“读书有啥用?”“可惜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雪上加霜的是爸妈、姐姐们也来个态度大转变。以为她能够考好大学的时候,一个个说话好听着呢,知道高考停了,不能再考大学了,嘴上安慰着,可背地里说了不少风凉话,正好被心情低落的她听个正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呦,以为她多聪明,铁定能考上个好大学,鸡窝里出只凤凰呢,你说她运气多差,一下说不能考大学了,就被打回原形了,不就和我们一样,还白瞎了那么几年学费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前这姑娘一心在读书上,性子单纯,整天乐呵呵的,这不连遭两翻打击,一直没能缓过来想开点,之后就性格大变,陷入另一种状态,只会闷头干活,好似无喜怒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西边地里,公公段大兵开始边示范挖沟渠,边讲解应该怎么挖,从用锄头的方法、到沟渠的深度、宽度等等。内容不多,几分钟就讲完了,关键是动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爸,为啥要挖沟渠呀?”苏迎疑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段大兵一时没反应过来,没想到二儿媳妇会提问,再想想今早的事,真是有点不同了,难道是真的开窍啦。开窍了也好,起码对孩子们好,“娘怂怂一窝”。当初托媒人相看,可不就是看中她是高中生这点,配得上上过军校的二儿子,哪成想娶回家是这样的,榆木疙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咋这都不盱乎(方言,知道的意思)?这啊,是用来排水防涝的,免得雨水多的时候,小麦给灌死喽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样啊,那得好好干”,苏迎说道,旁边的三位知青也点头附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爸,那我们都试着下,您给我们看看动作对不对,中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中,你们干给我瞅瞅”段大爷拿出烟,吧嗒吧嗒抽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伙挖了一小段沟渠,就累得不行,手又疼又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呀,其他的还好,就是你们这个锄头用得不对头,太费力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看,一手在前,一手在后摸着锄头,不要攥到最低端,那样不方便用力,双手同时用力,一下、一下的,砸进土里头,可以松一下手,要不到时手上起老大一个水泡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行喽,都去挖吧,得抓紧时间了”

        天气到是很好,天蓝蓝的,离地面挺高,在山脚下,时不时的还有凉风送来,人们也在忙着手头的事,时不时地交谈两句,看着太阳底下渐黄的树木,在其中穿行的飞鸟,这一刻很是安详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一番指导,是好了不少。但架不住干的时间长了,还是很累,手疼胳膊酸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迎给自己鼓气、催眠,连续好几遍念叨“必先劳其体肤,苦其心志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噗,哈哈哈哈”旁边的女知青听到,被逗笑了“原来你们也觉得很累,这么催眠自己的啊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迎抬头望去,是位十□□的小姑娘,今年七四年刚下乡的六位知青之一,叶安饶。鹅蛋脸,脸颊上还有点婴儿肥,笑起来眼睛眯着,变成弯弯的月牙。身体年龄比她大六七岁的苏迎感叹,青春活泼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又累又苦啊,但是必须得干,不然没得吃。做久了,可能有些人习惯了,就好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也是哦”叶安饶点点头,又问“感觉你是读过初中吗,会念叨这句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嗯,还念过两年高中”苏迎回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可在农村不多见”叶安饶脸上带有落寞之意,“我也是,我们没赶上好时候,现在不能考大学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之后还会有机会的”苏迎肯定地说,心里默默补充3年之后就会恢复高考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希望吧!”叶安饶说着,脸上又是不敢相信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迎赶紧岔开话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姑娘是个话痨,小嘴一直叭叭说个不停,普通话字正腔圆,语气富有感染力,初到农村的生活和感受,本来是有点悲伤的事,被她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,听着怪有趣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中间休息的时候,苏迎想去山上看看,叶安饶也不离不舍地跟着一起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说是山,但坡度挺缓的,大的树木较少,草本植物为主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眼望去,大片大片都是同一种植物,这是在山脚下所看不清的。再一细看,唇形的叶子,锯齿缘,茎方,全身密布淡黄色的棉毛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迎觉得好眼熟啊,但又具体想不起来是啥。于是拿根枯枝翻开植物根部的土,看到朱红色的地下根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这原来是丹参”苏迎自言自语道,本科期间在药园见过,难怪这么眼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啊!这是丹参,可听我爸说,中药材丹参不是经常缺货吗?这里有这么大一片”叶安饶惊讶道,又补充“我爸是县里头的中医大夫,说的消息应该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迎这时想起来了,70年代初,国家领导人们支持中医药,认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,应当努力发掘和提高,提倡中西医结合,组织不少大夫“西学中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尤以活血药如红花、丹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较多。还掀起了一场挖掘民间中草药的群众运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候中草药的应用还是挺多的,毕竟“简、便、廉、验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我们下工后去问问大队长支书们,组织大家采挖丹参,然后卖给中药材收购点,而且这个时候的丹参可不便宜吧,毕竟是较缺少的状态”苏迎思索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嗯嗯,说不定可以小挣一笔,改善伙食”叶安饶也高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上午下工后,苏迎和叶安饶一起去找大队干部说这事,说了她们的发现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队长和支书先是沉默,一个个抽着烟不作声,思索了一下,惊喜又不确定地问“你们真没认错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可是好东西呐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上月底去公社开会的时候,公社干部提到了隔壁红星公社种植中药材增收了不少,还叫咱也要学学他们,开始种植中药材了,这真是刚要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你们放心,我还盘土挖出跟看了看的,确认是丹参没错”苏迎高兴道,又说“我还在书上看到过怎么种植的呢,到时我们留一些结实的丹参做种用,明年可以就地大规模种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丹参挖采的时间是秋天,咱忙完秋种就可以开始采挖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!好!好!”支书激动得黑脸都可以看出隐隐的红色,“到时给你们记一功,开个表彰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迎和叶安饶同时摆手道“表彰会就不用了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胸前带朵大红花,在台上大说特说,想着就有点尴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支书,明天上午我可以请假去县里一趟吗?去问问中药材收购点收购药材的事,再给孩子买点啥补充点营养,小的两个瘦得不行,像跟豆芽,小的那个一岁多了,还不会走路。”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42687/42687642/22891347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