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最强皇后养成记 > 第2章 “母亲”回来了

第2章 “母亲”回来了


妙贞那天过后再也没有见到母亲,她问常伯母,常伯母只是说母亲就快回来了。问爹爹,爹爹只是叹气。问常捷姐姐,常捷姐姐也是摇头叹气。问常升哥哥,常升哥哥只会陪着妙贞哭。时间一长,妙贞怕大家难过,就再也不问了,心里也明白也许母亲再也回不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校尉那日也带着徐辉祖杀出了重围。徐达厚葬了小妾贾氏,又为儿子请了新的乳母。看着这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,一个三岁,一个才半岁,徐达就心如刀割,不断派人四处寻找,誓要找到发妻,生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徐达在家时,小妙贞就跟着父亲在徐府居住徐达在外征战的时候,蓝氏就会将妙贞接过去与常捷同住。这样算来,一年里有大半时间,妙贞都是在常府跟着常捷同吃同住,跟着常茂常升四处疯跑。

        失去发妻这笔账,徐达算在了罪魁祸首张士诚身上。为了彻底消灭张士诚,徐达再次请缨出战,以常遇春为副将,率领20万大军将张士诚余部全部包围在浙江。将湖州、杭州逐个击破,把张士诚困于平江城一个月之久,逼得张士诚城破时自缢身亡。

        徐达凯旋而归,这次大捷,江南已全部是朱元璋的地盘,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气数已尽,彻底剿灭只是时间问题。一统天下指日可待。庆功宴后,朱元璋留下了徐达。跟他说几句体己话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望着30出头正当壮年的徐达,面如冠玉,玉树临风。但是因为失去发妻,本该意气风发的脸上眼角略带凄苦之色,不由地一阵感概:“徐兄弟,弟妹失踪也快一年了,你不要再等了,听老哥哥一句劝,再好好娶一房媳妇,好好把你的家撑起来,将你的一双儿女抚养成人。”一听这话,徐达顿时红了眼圈,凄然说道:“主公,我那张氏妻子甚是贤惠,相识与微时,多年来无怨无悔、生死相随。又是为了救孩子失踪,我实在不忍再娶。家里我可以再納一房妾室管家理事,正妻的位置永远给她留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徐将军此话差矣!”原来是吴王妃马氏边说边走了过来。“徐将军是要南征北战的人,又是国之栋梁,怎有时间教导孩子?一个妾室可以当家理事,怎能教导孩子?尤其是你那大女儿,被一个妾抚养长大,将来怎么找一个好婆家?你怎么对得起我那可怜的张妹妹?我都给你想好了,我那大侄子朱致文他媳妇有个亲妹子,就是是谢再兴的小闺女,今年才19。我看过了长得白白净净,性格也敦厚实在,我跟她提起你,人家也是一脸敬佩,说你是个大英雄,不介意给你做填房。人家闺女说了,进门后就拿你一双儿女当亲生的,哪一天寻到张家妹妹,人家情愿让出正室的位置,与你为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话已至此,徐达就算万般不愿意,也不能推辞,他深知朱元璋生性多疑,他亲自保的媒,又是他家拐弯抹角的亲戚,也是对他的拉拢之意,上赐,弗敢辞。只得应允,为表达对主公夫妇的谢意,主动表达诚意说:“感谢吴王、王妃的美意,让王妃费心为我张罗。谢小姐如此深明大义,得到王妃的赞许,我在这承诺,就算来日寻得发妻,也不能使谢小姐为妾,达愿意一碗水端平,为我的平妻,二人不分大小。”朱元璋夫妇对徐达的回答非常满意。当天,吴王妃就将谢小姐梳洗打扮一番,在王府中举办了婚礼,趁着庆功宴,常遇春、刘伯温、李善长等人又一起在王府喝了徐达的喜酒。婚宴结束,徐达携新妇,回到徐府。吴王妃早已派人将徐府装扮一新,迎接新婚夫妇。

        次日清晨,徐达唤人将徐妙贞和徐辉祖叫来,四岁妙贞牵着两岁弟弟来给父亲请安,看到与父亲并排坐的谢氏俩人都是一脸诧异。徐达望着女儿,强忍着悲痛,调整好气息,故做平静地说道:“贞儿,辉祖,快来拜见你们的母亲,她回来了。”徐辉祖在奶娘的引领下来到谢氏跟前,谢氏拿起一块点心递到他手中,欣喜地问他:“我的小乖乖,饿不饿啊,要不要跟母亲一起用早膳啊?”徐辉祖看着诱人的点心,又看到谢氏喜欢自己,也很高兴,连连点头,谢氏趁机将他抱入怀中,带他来到了餐桌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不是我的母亲!”徐妙贞心里暗道,虽然快一年没见过母亲,虽然母亲失踪时她只有三岁,可她很确定眼前的谢氏并不是她的母亲。虽然母亲的长相在她的记忆中越来越模糊,可是她很确定这不是母亲。记忆中母亲的眉眼是柔和的,目光中带着阵阵笑意,遇到不熟悉的人,神情中总有一丝胆怯。而眼前的这个女人,浓眉大眼英气勃勃虽然满脸笑容,眼神中却有掩饰不住的骄矜。

        徐妙锦忍不住质问父亲:爹爹,是我的母亲回来了吗?”她特意强调了“我的”,徐达一愣,不敢看女儿期待的眼神,半晌讪讪地说:“对啊,是母亲回来了,赶紧过来陪母亲吃早膳吧?”说完拉着妙贞的手,坐到了餐桌前。新母亲对弟弟很好,也许是觉察到了妙贞对她的不信任,她对妙贞也淡淡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自那一日,府中所有人都心照不宣,张口闭口都是,大小姐,夫人回来了。就连去常府,蓝氏和常捷也会装作高兴的样子对她说:贞儿,你母亲回来了,太好了,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你没人照顾了。”妙贞明白他们的好意,她们不过就是希望妙贞拿谢氏当亲生母亲,希望妙贞能减少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。妙贞就这样吃了一个哑巴亏,她不知道该跟谁说,也不知道该怎么说,所有人都觉得她好骗,这么说是为了她好。可是自那起,她心里更加孤独,更加惶恐,她不知道爹爹还会不会继续去寻找母亲的下落,她害怕谢氏会逐渐取代母亲的位置,让爹爹彻底忘记了母亲。她好想快快长大,长大后就义无反顾天涯海角寻找母亲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常升会在无人的时候跟妙贞说:“贞妹妹,你要不要跟我学些功夫啊,我就是四岁起跟着父亲和两位兄长习武的,如今比我大好几岁的孩子也打不过我了。你也练些武术,这样徐叔叔不在府里的时候,如果有人欺负你,你也可以防身反抗。”妙贞虽然小,也明白常升是怕谢氏虐待她,为她担心。又想到上次在战场上,是他骑着马带着她在蓝玉的护送下杀出了重围捡了一条命,不由得是他更加亲厚。

        消灭了张士诚的军队后,整个华夏只剩下河南河北和元大都所在的燕京地区由蒙古人控制着。朱元璋听从李善长和刘伯温的意见,休养生息一年,备下充足的粮草,再一举北上讨伐元顺帝,攻破元大都。蒙古人毕竟统治华夏超过百年,根基深厚,尤其是北方地区,各个重镇都有重兵把守。倘若不能一举歼灭,让元顺帝逃离燕京,进入西北,那茫茫戈壁沙漠和草原要想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就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年中,徐达不去吴王府上朝商议国事的时间,就是留在府中陪伴妻儿,教妙贞读书写字,陪她玩耍。妙贞聪颖好学,读书过目不忘,诗词典籍一点就透,让徐达惊喜不已。和谢氏成亲后没两个月,她就有了身孕,几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女儿,取名徐妙芸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年里,徐达背着谢氏明里暗里派出各路人马,四面八方寻找原配张氏,谢氏表面上不动声色,内心却非常苦涩,她当然不希望找到张氏,她心里也明白在丈夫的心中,自己永远比不上张氏,孕期本来就容易多思多虑,谢氏忍的非常辛苦,心里对妙贞更是不喜。而是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照顾陪伴增寿,在她看来妙贞再受宠爱也是个女儿,总要嫁出去,只有牢牢抓住了儿子,自己才能在徐府站稳脚跟。

        辉祖年纪小,谢氏又真心待他,很快就离不开自己这位母亲,母慈子孝的戏码天天当着妙贞之面上演。当着徐达的面,谢氏还会做些场面功夫,故做关心嘱咐妙贞多吃饭,多穿衣,会在别家夫人来媳妇拜访时,假惺惺称赞妙贞乖巧懂事,爱护弟弟妹妹。可是私下里看着妙贞的眼神都能结出冰来,妙贞去给她请安,三声五声唤她,她也装听不到。时间一长,妙贞也觉得无趣,父亲不在府中时,妙贞连房门都不出,免得遇到母亲,两人都尴尬。这样妙贞每天有大量时间看书写字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年的养精蓄锐,筹备粮草,朱元璋一声令下,向元顺帝发起的总攻拉开了序幕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11月,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,常遇春为副将军,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。

        临行前夜,徐达罕有地将谢氏抱在怀中,轻声不舍地说道:我这一走,一年半载肯定回不来了,家里一切皆托付给夫人了。为夫上阵杀敌为你和孩子们挣功名去。如今主公正在命李善长、刘伯温和胡惟庸建皇宫,一年之内选好黄道吉日就要举行登基大典。主公暗示过我,要封我为国公,世袭罔替,咱们子子孙孙的富贵就都有了。这次北伐若能成功,就定我为开国第一功臣。”谢氏一听大喜,她的姐姐是朱元璋的侄媳妇,皇亲国戚少不了王珏加身,她多少有些羡慕嫉妒,如今她也要成国公夫人,丈夫徐达军中威望极高,又是主公心腹,这以后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,谢氏不由自主往徐达怀里又偎了偎,柔声说道:将军出门在外,放心把家交给我吧,三个孩子我一定照顾好。尤其是妙贞,我知道您放心不下,我一定加倍对这个孩子好。”徐达一听,非常满意,又交代了她一些别的琐事,才安稳睡下。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88410/88410444/23791419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