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大明:我杨宪,真的治扬! > 第326章 兄弟们啊,上位呀,还是对咱们亲(

第326章 兄弟们啊,上位呀,还是对咱们亲(


欧阳伦这次事情,其走私生意,在大明所有通商口岸,畅行无阻,这么多年来,从未被发现。

        地方帮其遮掩自不用多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更注意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,那就是朝廷下令彻查后,刑部会交出这样一份看似完美无暇的案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朱元璋看来,此案刑部之所以会帮忙遮掩,概因遵照中书省的意愿行事,中书省上承天子、下驭六部三院,总理各省军民,这权利的确过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扶胡惟庸上位,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之后皇权与相权之争提前铺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如果这个对手是杨宪的话,就连朱元璋自己也没有必胜的把握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很显然,在这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,朱元璋先下一城。

        仅凭这事,直接废了胡惟庸,直接废除相位显然还远远不够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,择时改组中书省,先分化中书省的权利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宫,太和殿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开口道:“当时大明刚开国不久,在北巡途中,刘先生和咱说过,那些淮西勋贵们在夺天下时,有多大的功劳,到治天下时,就会有多大的麻烦。果然一语成谶,这次犯事的这三十一人,全都是淮西故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老大,你说这事该怎么办才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事涉国本,朱标神色凝重,他仔细思量一番后,这才开口回道:“功臣勋旧们多为开国将领,他们自恃功高,断不愿主动退养。父皇,如要让他们放弃权位,一定要把恩给足了,威到位了,方能使他们知恩而谢,承恩而退,归养乡里。否则的话,儿臣担心会激起朝堂震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数天后。

        距朱亮祖被押到京城,关在刑部大牢已经几天时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中书省。

        涂杰脸上满是担忧道:“胡相,刘伯温离京巡查三省六府二十一县,回来之后,陛下立马动手抓了永嘉侯。刘伯温这一次肯定是查出了什么事情来,不然断不会如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有驸马爷那边,也已经失去了联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惟庸看着涂杰,开口道:“涂杰啊,你估计陛下会如何处理此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涂杰迟疑了一下,开口道:“属下估计永嘉侯的爵位是保不住了,不过他和驸马爷的性命应该是无碍。毕竟他们两个人,一个是开国功臣,一个是皇后最疼爱女儿的驸马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在涂杰看来,之所以朱亮祖被关这么多天了,处理的结果还没出来,就是因为朱元璋有所顾虑。

        胡惟庸点了点,感慨道:“你能想到这一层,满朝文武也能想到这一点。可是涂杰啊,越是这种时候,咱们越要担心啊。咱们这个陛下,可不能以常理推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之所以迟迟没有处理永嘉侯,只有两种可能。一是陛下还没有想好惩治的办法,二是想要借此看看众大臣的反应。因此在这种时候,不要打探消息。还是那句话,是福不是祸,是祸躲不过。我们沉着自信地办好自个儿的差事,这才是最妥当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毕竟我们与这件事牵扯并不深,手底下的一些人,也让他们闭好嘴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告诉他们到时候就算真出什么事,也不要乱讲话,只要我们还在,就算他们被判流放,最多两三年,也能把他们给弄回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从出道开始,就一直跟在李善长身边的胡惟庸,自然不会犯朱亮祖这种错误。这些年驸马爷欧阳伦的钱,胡惟庸是一分都没有收过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贪的是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属下明白了,这就下去办。”涂杰躬身回道,转身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朝堂上,有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官员,率先察觉到了有一丝不对劲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这几天,那些被调任各地的淮西勋贵们,正在陆续返回京城。

        梁国公府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返京的淮西武将们都聚在了这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徐达、汤和有意无意与这些淮西旧部拉开距离后,他们这群人的老大哥就变成了蓝玉。

        京城这么多公侯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个时间节骨眼,也就只有蓝玉敢如此大张旗鼓招待这帮子老弟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武将大老粗们,聚在一起,除了喝酒,还是喝酒。

        喝酒的目的,其中多少有一些是为了掩饰心中的紧张,毕竟朱亮祖被抓的消息,他们都知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那些和朱亮祖一样,在地方横行不法,同时又被卷入驸马爷欧阳伦案子的那些淮西勋旧们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关起门后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淮西武将们几碗黄汤水下肚,什么话都敢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倒上,倒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就说当初刘伯温那个臭老儒来我待的宁波就没好事,现在永嘉侯和驸马爷,一个被抓,一个也失去音讯,很明显这个臭老儒当时就是查的驸马爷走私的事情。”其中一名武将开口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麻的,查到驸马爷和咱们头上来了。咱们又没有偷,没有抢,不过是做些正常的生意买卖,有什么大惊小怪的。”蓝玉听后怒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就是。”酒桌上其余人纷纷附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哥,你也不是不知道,这个刘伯温一直把咱们当成是骄兵悍将,视作祸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臭老儒!”蓝玉抬手一把抓着驻守宁波的那名将领,骂道。“你当时既然已经注意到了刘伯温,你为何不在路上废了他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敢啊,哥!陛下喜欢刘伯温这个臭老儒,就像喜欢臭豆腐似的,陪着刘伯温随行的还有陛下的锦衣卫。”那名武将虽然平日里也跋扈,可没有虎到这种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蓝玉伸手一拍桌面,开口道:“看来刘伯温这对师徒,是专门和咱们过不去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这话时,蓝玉眼里满是怨毒之色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他族人被在凤阳公然抵抗新政,殴打朝廷命宫,被抓典型后,被砍头的砍头,流放的流放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件事,蓝玉自然是算在杨宪身上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初的蓝玉,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侯爷,不像现在,先后平定辽东、吐蕃,战功赫赫,而且也被封了公爵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蓝玉认为自己丝毫不比徐达、杨宪他们差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样是公爵,差哪里了?!

        以前的蓝玉只能忍,现在他认为自己终于有了对抗的资本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就等着看好了,爷早晚要让这对师徒好看!”蓝玉一碗酒下肚,大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就在蓝玉他们这群淮西武将彻底喝嗨了的时候。

        府上的管家带着一个皇宫里的内侍官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看到这名内侍官后,蓝玉他们立马热情打起了招呼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蓝玉他们都认识对方,对方是陛下身边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面对满身酒气的蓝玉一伙人,这名内侍官也不生气,全程脸上都带着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梁国公,我替陛下传一道口谕给你。”内侍官开口道。

        <div  class="contentadv">        听到“口谕”两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武将们都是清醒了一些,纷纷起身下跪听旨,只有蓝玉一人还坐在位置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口谕?”蓝玉开口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内侍官看了一眼,也不在意,继续开口道:“今晚,陛下会在太庙前设月光宴,请五品以上的淮西子弟都去赴宴。陛下说淮西老弟兄们这么多年没聚了,趁着这次大家都在,专门犒赏你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口谕已经带到,就不打扰梁国公你们的兴致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这句话后,内侍官朝着蓝玉他们行了一个礼,便是转身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听了这名内侍官的话后,这些出身淮西的武将们一个个脸色露出喜色,这些日子提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还以为朱元璋这次把他们都给召回京城是为了问罪,原来是为了联络感情,果然上位心里还有他们这帮子老弟兄。

        蓝玉打了一个酒嗝,大笑道:“好,我们是陛下的子弟。我跟你们说,兄弟们啊,上位呀,还是对咱们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只有咱们是陛下的自己人,骨是骨,这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喝完这最后一碗,咱们中午就到此为止,留着点肚子,晚上喝陛下接着喝!”

        其余那些淮西武将们听了蓝玉的话,也跟着笑了起来,纷纷端起了手中的酒碗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宫,太庙。

        距离晚上的月光宴还有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带着朱标在这叩拜先祖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跪在蒲团上,对着太庙上头那一个个灵牌开口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子孙叩拜皇祖在天之灵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开国十年,大业初成。

        家国日渐兴旺,皆拜祖先保佑,子孙感激涕零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今日忧患,已非当年外族兵马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是子孙之血脉,淮西勋贵。

        尔等居功自傲,欺君枉法,仗势欺民。

        子孙为此叹恨不已,痛断肝肠,为了大明千秋基业不虞,子孙只能痛下针砭,厉行裁撤。

        子孙再拜!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这句话后,朱元璋带着朱标,再行跪拜。

        起身后,朱元璋神色凝重,开口道:“老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仔细看看这些列祖列宗的牌位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正在虔诚瞻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回头看了朱标一眼,缓缓开口道:“总有这么一天,爹也会化作这些牌位当中的一尊。那时你会跪在这些灵牌前,诉说你自己的心声,向咱禀报你的功过。”、

        “到那时,咱真的盼望着大明江山比现在更加日益昌盛。也盼望着,你比咱更加圣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标躬身道:“儿臣谨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只可惜,原时空朱元璋并没有等到这么一天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朱标比他走得还要早。

        倒是老四朱棣,靖难成功,夺取天下后,将自己锁在了太庙,抱着朱元璋和朱标的牌位哭着述说了一天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朱棣的好圣孙,在烧了他二叔后,同样是将自己锁在了太庙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今天这么做,是为了昭告天地,不是他朱元璋无情。

        什么鸟兽尽良弓藏,狡兔死走狗烹,敌国破,谋臣亡。

        统统都不是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是被这群淮西勋贵们给逼得没办法了,他是为了大明江山才会去做接下来的这些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后世一些人,认为朱元璋喜欢杀功臣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根本就不是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时空明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中的空印案与郭桓案是反对贪官污吏的,胡惟庸案,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以文官为主的势力集团,而蓝玉案则是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武官系统的功臣宿将。

        拿那些淮西武将们聚例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仔细读《大诰武臣》所列举的诸案,可以看见武官们在军队系统对士兵的野蛮统治以及残酷,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,可想见其严重的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功臣宿将勋贵们,战争胜利以后奢侈豪华、肆无忌惮、完全不知收敛。从《大诰武臣》的案目,可以看到那些武臣为非作歹也确实太利害,从案目看,若冒支军款,饿死军人,擅收军役,打死军人、因奸杀人、奸宿军妇等等,桩桩件件,骇人听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促成朱元璋下决心整肃军人贵族的一个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蓝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居功自傲,不可一世的霸道作风也可想而知,不到万不得已,朱元璋也不会下狠心,如此使杀手锏来惩治他们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蓝玉案,朱元璋那样广泛株连曾与他有过联系的相关人员,而且采取族诛,也确实有错杀、误杀、甚至滥杀无辜的情况。对于这些案子,应该正反两面都作一点考量才能作出比较客观的估量。后世之人站在上帝视角,回看历史,自然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,他有着所谓的历史局限性,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而言,他做的挑不出丝毫的毛病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在洪武二十二年与皇太孙朱允炆讨论刑罚时也说过:“吾治乱世,刑不得不重,汝治平世,刑当自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很显然他也知道自己的过错,可有时候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功臣宿将们只要能检点收敛自己的生活,朱元璋也并非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并非不让自己的老弟兄过上好日子,而是蓝玉他们实在是太过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汤和就是一个善终的最好例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汤和归养后,那小日子过起来也不要太舒服,同样豪房住着,妻妾成群。

        天下是这帮子老弟兄一起打下来的,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,享受享受无可厚非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也该得到国家、朝廷的恩养。

        别说是他们了,就算是他们的后人,朝廷恩养着也无可厚非。

        相信老百姓也不会有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他们不能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。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88413/88413010/135819905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